您的位置:车车车网 > 焦点

碧水春潮生逐浪赋“新”歌长江委水文局城陵矶站书写人水和谐新篇章

时间:2025-04-25 23:06 来源:新华网 编辑:安远   阅读量:12189   

八百里洞庭,自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多会于此,写下流传千古的“江湖文章”。

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下,长江委水文局城陵矶站以担当与奉献着墨,以科技与文化和鸣,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支撑、奋力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书写了促进“人水和谐”的新篇章。

科技点睛 江河脉络跃然“掌上”

仲春时节,万物勃发。第三代无人机从长江委水文局中游局岳阳分局城陵矶水文站水位观测台腾空,如白鹭展翅巡弋九公里以外的七弓岭河湾。循着河湾,河岸上葱郁的植被和几处窝崩痕迹被高清镜头精准捕捉,通过实时回传影像、坐标及潜在风险数据,经云端解析,同步至“长江流域崩岸预警巡查系统”电脑端后台服务器。

长江委水文局技术中心一室主任朱玲玲博士轻点平板,七弓岭河段的三维影像倏然展开:“七弓岭河段对控制和稳定长江与洞庭湖关系至关重要,我们采取高科技手段不断提升崩岸险情筛查、预警能力,下一步将打造‘空天地水’立体崩岸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构筑数智岸坡。”

十米外的水位观测平台上,长江流域首台水文监测融合感知基站“全感通”静立如砚,轻触它腰身处的电子屏,即刻抵达长江水文的数字世界:水文站四周的数字化景象尽收眼底,可轻松查询城陵矶水文站的实时水位、流量、含沙量等。

2024年5月底,城陵矶数字孪生水文站平台投用首日,便实现了传统水文监测业务管理模式向数实融合的转变。当虚拟镜像与现实江河精准重叠,千年治水智慧在算法中涅槃重生。

铁肩量水 守护江河“生命刻度”

洞庭湖与长江的江湖关系复杂且动态变化,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水文、水质、水生态综合监测提出更高要求,新形势下城陵矶水文站以“全要素、全自动、全量程”的硬核升级作答——雷达波水位计、GNSS面雨量仪、日照辐射仪等先进的视觉在线式监测设备,将洞庭湖及长江流域水情“晴雨表”具象化。

“过去追着水文数据跑,如今守着数据流看。”2017年入职的长江委水文局中游局岳阳分局局长助理赵雄飞,亲历了监测范式之变。

——2020年长江遭遇流域性大洪水,城陵矶水文站超保证水位,水文尖兵时刻奋战在测报一线,为长江委防汛会商、科学调度传输实时、准确的重要水文数据。

——2022、2023年,长江发生流域性严重干旱,城陵矶水文站水位多次跌破历史同期最低,岳阳分局加密低枯水流量测验频次,扎实做好各水文要素的校核、报汛,有效支撑抗旱减灾工作。

——长江2024年第1号洪水防御中,岳阳分局运用城陵矶数字孪生城陵矶水文站平台,提前72小时获得洪水水位变化信息,并通过开展漂浮物识别、无人机巡航识别等,有力保障测验安全、船舶安全。长江水文乘时代长风,展全新作为,用开拓创新作答“江湖安澜”的时代新命题。

文脉化雨 千年守望点亮新灯

登临城陵矶水文观测台环湖眺望,洞庭烟波与穿梭舟影尽收眼底。青瓦黄墙的百年“六角亭”矗立湖畔,昼夜不停地感知着江湖交汇处的水流律动。

2023年7月,这座跨越世纪的观测站被水利部列入首批百年水文站名录,肩负起传承水文化的新使命。

长江委水文局以“修旧赋新”为笔,实施测站文化提升工程:既升级雷达波水位计等智能监测设备,又深挖水文遗产价值——岳阳分局大楼化身文化展馆,百年自计台变身历史长廊,水文码头架起古今对话的桥梁。300平方米水文化展厅内,巧妙运用声、光、电、多媒体等数字科技手段,生动展现百年水文站的文化底蕴和水文测报技术的创新发展。

如今,这座“水文博物馆”年接待访客超千人次。学者在古籍水文图前追溯文明。水文职工自创的《水文赋》镌刻着“先忧后乐保江湖安澜”的初心,令人印象深刻。

随着22座百年水文站保护工程启动,长江委水文人正将城陵矶的“诗与数”写入更广阔的江河篇章。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