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中国芯”变得更强、走得更远,人才培养是关键。6月13日,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党委、嘉定区菊园新区党工委、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党支部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作为三方党建共建的“一号项目”,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在菊园新区成立上海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实训基地,探索工业联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此前相关报道称,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缺口达到10万量级,产业人才需求量大、人才培养速度相对较慢的难题亟待破解。成立上海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实训基地,为的就是进一步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适配。
“过去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本都是在教室里上课,老师讲、学生听,想要动手实践,接触真正的产线比较困难。实训基地成立后,学生可以踏入研发中试线,直观了解用于一线生产的价值几百万美元的高精尖设备的运作流程、操作方式,和我们的工程师一起讨论,参与工艺研发。”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党支部书记、总经理董业民介绍,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拥有国内首条、国际领先的微机电系统中试线——“超越摩尔”8英寸研发中试线,如今每年会拿出四分之一时间,用于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学生的实践和技能操作。
穿上无尘服,戴上头套、帽子,经过风淋间的吹洗,踏入研发中试线。今后,高校学生将在生产线上学习书本上、教室里难以学到的实用知识。“相信实训模式对他们掌握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快速成长为一个有经验的集成电路研发工程师会发挥关键作用。”董业民说。
“基于上大微电子学院和上海微技术工研院工业联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也将把辖区内多家优质企业纳入产教融合体系,共同打造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实训基地。”菊园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眼下,中电科数智科技、傲睿科技、驷格生物、近观科技、睿驱微电子、功成半导体等企业都表达了加入产教融合体系的意愿。中电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加浪表示,集成电路的特点是产业需求引领,特别看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工程师岗位尤其注重实践经验。因此,企业希望借助实训基地建设拓展更多沉浸式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化思维和技术开发能力,为企业、行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聚焦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培养,2022年2月,首期上海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在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启动实施,迄今为止已举办20期。该项目旨在搭建学员与集成电路产业的桥梁,为非微电子专业学员提供认识和了解集成电路产业的途径,打下深入学习集成电路相关知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注重实训,在企业与高校实验室开展实训课程也是项目的一大特点。
上海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实训基地落地后,菊园新区党工委与上大微电子学院党委、上海微技术工研院党支部共同举行上海集成电路大师讲堂总第12期,共同推进第21期上海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培训项目。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